省部级科研平台

云南省植物病理重点实验室

来源 : 发布:2016-10-09 16:40 浏览次数:

一、所属领域:生命科学

二、研究方向

云南省植物病理重点实验室在十多年的运行过程中,根据学科发展趋势和历届学术委员会的建议,不断凝炼实验室研究方向,突出研究特色,目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主要集中的三个研究方向是:一,农业生物多样性时空优化配置与增加粮食产量;二,利用农业生物多样性原理控制作物病害;三,农业生物多样性资源持续利用。三个研究方向为一个有机整体,利用生物多样性原理控制作物病害促进品种资源的保护,品种资源合理利用增强控制病害能力,利用农业生物多样性时空优化配置增加粮食产量,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成果转化推广示范有机结合,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三、实验室主任简介

现任实验室主任 叶敏,教授,云南昆明人,1982年1月毕业于金沙js9线路中心植物保护系,获农学学士学位,后获云南大学理学硕士和金沙js9线路中心农学博士学位。1993年至1994年赴英国雷丁大学(University of Reading)深造,从事杀菌剂作用机理研究,回国后任云南省农药检定所副所长。自2004年起任教于金沙js9线路中心植物保护学院,在云南省植物病理重点实验室从事农药环境行为与化学生态的科研和教学工作。2009年至2010年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赴英国南安普敦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做访问学者,从事植物挥发性成分与植物有害生物间的化学通信研究,现任云南省植物病理重点实验室主任。由于对云南农业的突出贡献,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

四、实验室研究优势及代表性研究成果简介

云南省植物病理重点实验室目前有研究人员56人,其中正高级职称人员24人,博士生导师13人,44人拥有博士学位,23人有海外留学一年以上经历。

实验室积极利用云南纵向岭谷生物多样性富集区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围绕国家粮食安全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的重大需求,瞄准国际农业生物多样性研究前沿,立足无可替代的云南农业生物资源,探明利用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作物病害的基本原理,发现基本规律,自主创新农业生物多样性的科学理论、应用模式和关键技术,为生物多样性控制作物病害的理论与实践提供原创性研究成果、创新人才和信息咨询。现已初步成为独具特色、国内外知名的利用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作物病害的研究机构。

朱有勇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应用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原理,完成的“遗传多样性控制水稻病害”研究,从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层面,发现了利用水稻遗传多样性控制稻瘟病的基本规律,明确了其遗传学原理、生态学基础和病害流行机制。该研究成果的核心内容在英国《Nature》和美国《BioScience》上发表,并获得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国际稻米年科学研究一等奖、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利用生物多样性原理控制作物病害的相关研究成果,先后获得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2006年以来研究成果在云南、四川、江西、菲律宾、印尼累计应用面积近亿亩,促进农民增收100余亿元,减少农药使用量60%以上,产生了明显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五、实验室发展规划

(一)总体定位

    继续围绕粮食安全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的国家重大需求,瞄准国际农业生物多样性研究前沿,立足云南纵向岭谷生物多样性富集区的区位和资源优势;自主创新农业生物多样性的科学理论, 应用模式, 关键技术;突出利用与保护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研究特色,探索作物病害防治与资源环境保护和谐发展的新理论和新途径。

(二)发展目标

    探明农业生物多样性时空优化配置增加粮食产量和控制作物病害的基本原理,发现基本规律,创建基本方法,构建综合应用技术,提供成功范例,为国家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产业化提供原创性研究成果、创新人才和信息咨询。建成独具特色、国内外知名的利用农业生物多样性原理控制作物病害的研究机构。

(三)主要研究内容

1、判识农业生物多样性时空优化配置增加产量、控制作物病害和促进种质资源保护的作用、效应、规律和特点

2、研究作物多样性时空优化种植增加产量、控制病害和促进种质资源保护的分子、个体、群体水平的机理和机制

3、构建农业生物多样性时空优化配置控制作物病害的应用模式和方法

4、建立农业生物多样性时空优化种植的技术参数和技术规程,并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